【顶辉视点(四十五)】《“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解读之五: 拓展应用深度广度

发表时间:2022-03-29 09:08
  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和应对老龄化的重要利器,对推动生产水平提高、生活品质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拓展机器人的应用空间,《“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拓展应用深度广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提出开展技术/产品试验验证、开发典型系统解决方案、搭建产需对接平台、制定准入标准、建立体验中心、建立租赁服务平台等多项具体实施路径。

  一、深化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经过多年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相对成熟,在制造业技术改造提升中充当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力推动了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金属加工、食品等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数据显示,2020年,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业消费工业机器人6.4万台,比2015年增长2.6倍;汽车制造业消费工业机器人2.8万台,比2015年增长10.7%;金属加工业消费工业机器人2.0万台,比2015年增长89.5%;塑料和化学制品业消费工业机器人6662台,比2015年增长12.3%;食品制造业消费工业机器人3225台,比2015年增长1.2倍。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由2015年的51台/万人增至2020年的246台/万人。

  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处于由大到强的历史发展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未来几年,我国要继续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装备,在制造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不仅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加速产品迭代,还可促使生产方式由原来的“少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小批量”转变,满足制造业精益化、柔性化发展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机器人将具有更深层次的感知、思维、学习和决策能力,完成更加复杂和更加具有创造力的工作,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添薪蓄力。因此,“十四五”期间,应继续深化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应用,以此引领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拓展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助造美好生活

  如果说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装备,那么服务机器人则是创造智慧生活的重要利器。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服务机器人技术水平的提升,服务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及服务对象不断拓展,已从扫地、擦窗、送餐延伸至教育、医疗、配送等领域,覆盖家庭、商场、学校、医院、银行、酒店等多个应用场景。如,在医疗领域,北京积水潭医院利用5G技术,同时远程操控两台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为不同地区医院的两名患者实施手术;在生活服务领域,盒马鲜生推出机器人餐厅2.0版,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对每一道菜的每一个加工环节的监控,并可自动完成机器人送餐、收餐;在物流领域,京东启用机器人智能配送站,站内采用京东3.5代配送机器人,产品具备自主导航行驶、智能避障避堵、红绿灯识别、人脸识别取货能力。

  虽然越来越多的服务机器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但是总体来看,目前服务机器人的应用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尤其在一些相对复杂的领域应用较少,并且在产品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十四五”期间,应进一步拓展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加快医疗、养老、电力、矿山、建筑等领域机器人准入标准制订、产品认证或注册,推动家庭服务、教育娱乐、讲解导引、配送餐饮等机器人产品的广泛应用,使机器人真正成为人类生活的得力助手。

  三、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指导,有序推进机器人广泛应用

  目前,机器人已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大部分行业实现应用,但是应用深度和广度却不尽相同。为此,《规划》根据机器人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现状,设立了“机器人+”应用行动专栏,“十四五”期间,将在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行动,分类施策,精准指导,有序推进,进一步拓展机器人的应用深度与广度。

  一是深耕行业应用。目前,机器人在汽车、电子、机械、轻工、纺织、建材、医药、公共服务、仓储物流、智能家居、教育娱乐等领域已形成较大规模应用,应用市场已较为成熟。如,汽车领域,机器人在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过程中都有广泛应用,代替工人完成焊接、装配、喷漆、喷釉、涂胶、搬运等繁重工作;电子领域,机器人代替工人完成打磨、去水口飞边、按键装配、屏幕压接、点胶、搬运、检测、贴标等简单、枯燥、重复性大的作业;智能家居方面,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产品已走进人们的生活,把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公共服务领域,酒店迎宾机器人、商场导购机器人、展馆导览机器人、景区导游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已实现广泛应用。《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继续深耕上述机器人应用成熟领域,着力开发和推广机器人新产品,开拓高端应用市场,深入推动智能制造、智慧生活。

  二是拓展新兴应用。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新兴领域,如矿山、石油、化工、农业、电力、建筑、航空、航天、船舶、铁路、核工业、港口、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医疗康复、养老等对机器人产生巨大需求。如,矿山领域,资源开采环境比较恶劣,安全事故频发,亟需实现“少人化、无人化”转型,将机器人应用于采掘、洗选、运输等危险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特殊岗位作业难题;建筑领域,当前我国建筑业工业化水平较低,生产方式粗放、劳动效率不高、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等问题比较突出,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机器人作为智能化设备,必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机器人产品尚未在上述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基于此,《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应继续探索机器人在上述新兴领域的应用,结合具体场景,开发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开展试点示范,拓展应用空间。

  三是做强特色应用。“十三五”期间,国内机器人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已在卫浴、陶瓷、家具、钣金、酿酒等细分领域形成典型应用方案。如,埃夫特针对家具、卫浴等行业需求,开发喷涂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喷涂质量;埃斯顿针对电器柜、厨具、通讯机柜等领域钣金折弯加工需求,开发机器人折弯解决方案,大幅提高了金属板材折弯加工的效率和精度;武汉奋进将上甑机器人应用于白酒酿造的上甑工序,代替人工作业,增产、增效、提质、降尾等优势明显,目前已拿下全国酿酒行业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这些是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的特色应用,“十四五”期间,应把该特色应用做强,形成属于我国机器人的竞争优势。《规划》明确提出,在特定细分场景、环节及领域,如卫浴、陶瓷、光伏、冶炼、铸造、钣金、五金、家具等细分领域,喷釉、修胚、抛光、打磨、焊接、喷涂、搬运、码垛等关键环节形成专业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并复制推广,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形成竞争新优势。
0
注册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