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园区】四月经济数据为产业园区再次敲响警钟!(上)(独家)

发表时间:2024-01-02 09:52
    以下是【第一园区网】独家文章。作为中国首家全资源要素赋能平台,我们服务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投资机构和智能制造企业,通过打破以往传统僵化的运营思路,以独创的商业模式提升市场参与各方主体的运营效率,在新经济形势下引导资源向最合理的地方流动,最终改善并提升传统招商引资模式,提升产业基金募投管退能力,以及给企业提供真正足以加速的资源要素,最终促进区域经济高效稳妥发展。
    高度:我们站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层面,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宽度:从产业、金融、政策、园区和企业多角度开展研究,打破以往从单一角度开展分析的局部思维
    深度:我们十多年的行业经验,深知企业、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和金融机构实际需求,能够从实际出发解决这些痛点
    创新:我们深知过去传统业务模式的优势和不足,特别在新形势下每个市场主体都要用与时俱进的思路顺应趋势。创新且稳妥的做法,是我们采用的方式
    在之前的文章里,第一园区网就一遍遍提示大家,新形势来了,尽早做好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升级,应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形势和产业格局的改变。四月经济数据出台后,我们非常清楚地方政府、国内产业、园区和投资基金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和变化。无论是地方政府招商平台还是园区,要做的是四个步骤:认清形势,认清自己,研判并决策,升级业务模式。(第一园区网:www.1yuanqu.cn)
    我们先看一下过去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的逻辑:
    (1)新加坡等海外经验
    当初中国的产业园区发展起来,从最开始的中国-新加坡合作,建立了中新无锡和中新苏州产业园开始,园区就蓬勃发展。新加坡方面向中国输入了大量园区管理和运作经验,加上当时中国大力推进对外开放,一大批外资企业蜂拥进入国门,而当时国内根本没有像样的产业园区运营和招商思路。中新双方的合作,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蜜月期。随着园区的大量涌现,最终这四十年时间造就了中新合作神话,也成就了苏州工业园。
    (2)对外开放
     根据媒体新闻,40年来我国在引进外资上实现了量和质“两个飞跃”。从“量”上看,光2018年引资规模达到千亿美元,外资企业数量多达54万家,累计吸引外资突破2.1万亿美元。从“质”上看,从制造业为主到服务业引资超七成,从中国组装、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中国服务,发展升级之快令全球惊叹。外资的进入,带动的是市场活跃,技术的提升,最核心的还是带来了产业链的整体飞跃。以汽车为例,核心整车厂落地后带来零配件等上下游产业链的总经济增加值和就业人数,是汽车整车厂本身的数倍!
    (3)产业结构整体升级,生产总值快速发展
    40年来,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17年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53倍,年均增长10.8%。经济的飞速增长,带来的是企业快速扩张需求,以及用地和厂房、写字楼的需求。工业的发展,带动类似于金融等服务业的延伸,这样才有了诸多金融机构和投行的机会。制造业不发达,哪里来那么多金融业的机会?
    (4)大批量的高素质劳动力进入市场
    产业升级必须配套较高的人力资源素质。我国大学生数量连年攀升,是国民整体素质的体现,也是迎合产业升级所储备的充足人力资源。(第一园区网:www.1yuanqu.cn)
    (5)出口/消费等快速提升
    这个不必多说。三驾马车的快速发展,带动国民经济。沿海出口需求带来产业链的扩张,近几年也在逐步向内地扩散。东部雁阵良好的实现了产业引领的作用,中部及成渝地区正在崛起。
    (6)房地产市场强力支撑园区运营模式
    勾地模式,产业搭配住宅等玩法,过去几年非常盛行。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基本都与地方政府形成密切互动。一方面带动地方产业增长,另一方面也确实改善了当地民生居住条件。重要的是,给产业园运营模式带来了资金流出口,使得园区运营并不被视为是一种苦活,而是可以快速变现的工具。笔者不由得感叹,我们在商业模式方面,真的做出了极致。
    以上几点还不全面,但是已经可以说明过去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根本逻辑。而未来几年,外部形势及整体环境的变化,我们也需要重新认识并调整思路来应对,因为逻辑已经变了。(第一园区网:www.1yuanqu.cn)
   先来看四月份整体经济数据: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7.08%。其中,在三大门类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最多,下降4.6%。在主要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严重,同比下降31.8%。纺织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8%。 说明几个问题,一是需求减弱,疫情影响较大。这个官媒也提出来了,不多说;二是供应链受影响,例如部分地区供应链不畅导致汽车零部件缺乏,无法有效开工。
    (2)从企业规模上来看,疫情对小微型工业企业的冲击较大。规模以上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4%。 这一条说明,民营经济受形势的影响冲击是最大的。产业园区的运营以及地方经济,民营经济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招商不可能都是国企。(第一园区网:www.1yuanqu.cn)
    (3)从地区上来看,4月,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1%,东北地区则同比下降16.9%。长三角熄火,智能制造产业压力不是一般大!
    (4)从金融上,4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 亿元,同比少增8246 亿元。居民贷款减少2170 亿元,住房贷款、经营贷款和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全面萎缩。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分别收缩2 亿元和615 亿元。卖地特别是住宅/商业用地的套路,最近不好玩了。
    这样的形势下,还想有企业主动找上门来买土地,扩产建厂房,租写字楼,是不是有点想多了?40多年来,支持产业园区高速发展的几个核心因素,还有哪些持续吗?
   第一条,新加坡等海外经验,中国已经学的差不多,暂且不谈。第二条对外开放,按照中美现阶段形势,从特朗普政权开始基本就断绝了两国之间高科技企业和技术的往来,欧洲和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同样受到监视。笔者近年来和一些海外机构沟通,他们也提出了一些绕开管制的操作方法,但基本都失败了。如果这条走不通,那就是国内内卷。第三条产业升级和GDP快速发展,从今年整体形势看已经开始减缓。特别在疫情下,增长收到较大影响。如果按照下半年强力恢复经济的预期,除非出非常强的经济刺激政策,否则要想回到之前高速增长路径有难度。第四条高素质劳动力,这个要素在产业增长减速的情况下作用十分有限。产业核心在于交易,在于技术升级,光有人没有交易是无法变现的。第五条和第六条,显而易见。我们的园区已经失去了来自房地产的活力,大量土地卖不出去一方面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使得园区原有的商业模式受到很大影响。不客气的讲,国内很多国有园区运营企业,这几十年来吃经济红利,吃IP红利和政策红利,扒开外衣其实都是卖地卖楼的路子。现阶段,真的也要一起改变。(第一园区网:www.1yuanqu.cn)
    回到我们的标题,经济数据如此难看的情况下,这一步,再难也要迈出去!
    首先请先问问自己,企业需要什么?是土地?是厂房?是租金还是政策?为什么要来你们园区或者你们城市?就为了那点减税优惠吗?我想很多业内人士都会说不。但是,看看我们的园区,是不是给的都是这些?很多园区热烈欢迎企业落地,潜意识都是要制造业,但是模式和套路都一样,以我为主,毫无新意。很多不错的企业,去参加各类地方政府在北京、上海、深圳召开的招商会,纯粹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轰轰烈烈高兴了一阵以后,最多注册个子公司。至于是不是真的落地,以后再说。企业为什么去?是去赚钱的!如果单纯为了减税,补贴,住宅开发去,而不是为了踏实做实业赚钱发展,你觉得这是当初引进企业的初衷吗?
    本文为第一园区网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我网。未经授权不得发布!

    (未完待续)

    欢迎有兴趣的地方政府平台/产业园区加入我们微信群,共同探讨!
    加我们微信,拉您进群

0
注册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