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园区独家】淄博“烧烤模式”成功,给各地发展产业带来哪些启示?

发表时间:2023-05-03 15:04

  
  以下是【第一园区网】独家文章。作为北京顶辉资本旗下专业的园区生态服务商,【第一园区网】服务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和智能制造企业,主要业务有:招商引资、产业基金和政企合作业务。通过打破以往传统僵化的地产思路,以独创的“产业GP”模式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我们已与天津、杭州、青岛、武汉、重庆等全国核心城市产业园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帮助合作伙伴创新招商及运营模式,导入并扶持龙头产业完成业绩目标。
  我们目前主要推进的业务有:
  (1)产业链创新招商引资
  (2)产业基金及投融资
  (3)咨询/论坛/招商会
  (4)融资/REITS
  五一假期,国内所有的美食话题几乎都被“淄博烧烤”所攻占,称得上是现象级的“围炉夜话”。这把“烧烤火”甚至蔓延到了海外,从抖音上会发现不少人从英国、法国、非洲不惜搭国际航班穿越大半个世界只为来淄博撸串。按理说,淄博这个城市的存在感并不高啊,GDP基本靠工业,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并不是它的支柱产业。如果去山东旅游,正常情况下都会选择靠海的烟台、青岛、孔子之乡曲阜、泰山,除了特定情况下很少有人会去淄博。但偏偏淄博火了,成了新晋“网红城市”。零售平台美团数据显示,3月以来,淄博市烧烤到店订单环比增长215%,酒店和民宿订单环比增长均超过50%。大众点评数据显示,3月以来,“淄博烧烤”关键词全平台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3倍,相关笔记评论量增长达785%;
  我们根据公开资料来分析一下地方政府的“套路”:
  (1)先是全国各地的网红来淄博探店,制造各种话题,多次登上热搜,迅速网上爆红。然后推出高铁烧烤专列、烧烤地图、烧烤公交专线等配套服务。各司其职、承前启后、密切配合的操作,要说没有城市决策者的主动参与是不让人相信的。还有一件事值得关注,当一名外地游客在网上发帖抱怨在淄博买炒锅饼被宰时,淄博市网友有的道歉,有的要发红包,有的要寄特产,迅速把一件负面新闻给生生弄成了正面宣传。应该看出来了,淄博背后的高人不是一个人,有烧烤文化的基础和传承,有当地的配合和服务,有淄博人民的热情与好客。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政通人和,再加上一点小确幸。所以说,淄博的火爆,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2)淄博文旅局发布《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其中提到“五一”期间淄博中心城区的酒店已基本售罄,客流量已超出接待能力,建议大家也去省内15个兄弟城市走一走、看一看。淄博文旅局的这一封信火遍了全国,全网都在夸赞淄博的格局。优秀一次容易,像淄博这样最近一直在优秀,就比较难了。山东的这一盘大棋,就是要借助淄博烧烤的东风,把这一把“火”烧到全省,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一波全国顶流的作用。或许正是淄博的带动,山东省内的青岛、威海都登上了全国五一假期民宿预订量前十名,青岛更是高居第一。
  非常典型的团队协作。从2018年开始,各地对人的重视几乎到了无所不及。从落户政策的开放到出台各项面对应届生的欢迎举措,无一不在提高对人的重视。人口净流入的地方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但是以往出台的各项政策,多数都是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上以政策为导向,通过颁布利好来吸引年轻高学历人口的关注,是明显的管理思维。此次淄博事件,最根本的变化在于地方推动人口流入和打造产业品牌的角色,已经发生本质变化。即从管理者变为推动者!
  回过头来看产业方面进展。2023年已经过去1/3,我们总结过去四个月中国国内产业发展和园区经营形势,用如下几点来概括:
  (1)消费复苏带动产业稳步回升
  (2)房地产仍旧低迷,土地财政压力加大
  (3)地方招商引资十分积极,招商手段老三样效果不佳
  (4)产业园区空置难题待破解,基建承压
  (5)基金募资更趋谨慎,项目落地仍是核心
  地方政府春节后组织大批人力物力到主要城市与企业对接洽谈,我们看到了地方对于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和热情的态度。但是产业招商这门活,光一头热可不行,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也不行。已经有多个企业向【第一园区网】反馈,春节后接待的地方政府已经应接不暇,到处都在积极对接。考察时候很热情,多数时间都在各说各话,没有切中企业需求也不了解行业,回去以后也没有下文。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比较抵触这样的对接。同时,多个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也在向我们提出请求,帮助他们在主要城市寻找合适的项目对接,沟通落地。我们一遍遍向地方和园区提示,没有准备的招商对接就是对企业的不尊重,为了完成任务而对接的招商会,实际并没有效果。
  我们观察的结果显示:部分地区和园区对待产业仍然是20年前那一套:以我为主,地产思路,完成任务。归纳起来几大通病:
  (1)没有准备工作,务虚不务实
  这类是比较普遍的。通常是上级设定拜访或考察指标,下级为了完成任务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推进企业与地方对接。双方都不知道要谈什么就开始接触。以至于各说各话,各自讲讲自己的特点,没有深度对接。这样的沟通工作效率很低,也是部分企业抵触对接政府和园区部门的主要原因。对企业来说纯粹就是浪费时间,没有得到任何价值。
  (2)产业定位不清晰
  地方和园区没有做好功课,认为大而全就可以了。开口就是智能制造、医疗大健康。这两个赛道全国都在关注,而且细分赛道那么多。每一个细分产业都有独特的产业布局和诉求。要和企业谈落地,谈发展,对地方细分产业没有了解怎么和企业谈?大而全几乎就是什么都不精。
  (3)缺乏规划性,短期行为为主
  例如今年的主要产业发展导向,重点资源支持以及工作计划等,很少有地方和园区能做到中长期规划。大多数园区都是碰一个是一个,合适的再跟进,缺乏细致目标和方向感。
  【第一园区网】感同身受。不少地方和园区来北京,提出的要求几乎都是安排企业考察拜访。而园区自身有哪些资源和优势可以吸引企业过去发展,大多数都不清楚。几乎都是一个文件《XX地区产业发展政策》就算完事。实际上这类政策,大家都差不多,基本没有参考意义。省市区财政和税收政策相当透明,除非你是国家级试点特区享受非常优惠的政策,否则大家都差不多。另外,现阶段企业到外地发展,多数都是奔着当地产业环境。是要挣钱而不是图那几个税收和厂房有多好看。除此之外,由于过往第三方机构几乎都是地产中介组成,市场上名声也不太好,部分园区惯性思维认为我们也是这一类型机构,沟通上十分困难。
  我们认为,产业和新环境已经在倒逼地方作出改变。我们很清晰的看到长三角、珠三角个别地区已经在逐步调整思路顺应市场。但大多数园区和地方,仍然抱着守旧不出错的模式继续发展。淄博模式的火爆,有以下几点启示:
  (1)转变地方思维,从管理者到经营和推动。
  (2)制定目标和周密的安排,有步骤有计划实施。通过调动相关部门一起协同,而不是招商和产业部门单个在呐喊
  (3)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市场化推进。淄博模式没有网红和推手,我们是不信的。但是地方要走出这一步,非常难,压力很大。为勇气点赞
  (4)改变以我为主的思维,从需求端出发。烧烤、大众诉求,淄博几乎都是从游客角度出发,与唐山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一直在呼吁,地方要转变思维。合肥、淄博已经作出了非常典型的表率和榜样。遗憾的是,截止今天仍有相当多数的地方和园区秉持不出错就是王道,守旧且没有业绩,产业上根本拿不出像样的名片。这与地方管理思维和产业基础有直接关系。对此我们看的非常明白,也一直在努力通过创新来为上述地区注入动力。
  那么,【第一园区网】可以帮地方和园区做哪些事情?
  (1)独家项目
  不同于传统的地产中介模式,我们从产业端切入,直接从企业需求来引导落地,不是道听途说二手消息。我们的项目基本都是独家。
  (2)独特模式
  我们的定位是地方和园区的深度协同部门。一方面非常了解地方和园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环境,前期就积极推进和企业合作,长期跟踪绑定效率高。另一方面我们深刻理解产业,能够和企业打成一片。我们坚决拒绝地产中介卖地卖房子模式,不做信息不对称的简单粗暴工作。
  (3)注入资源
  传统的第三方往往以信息中介的形式出现。【第一园区网】除了推荐项目外,还会注入资源帮助企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跟踪过程。我们的资源与地方资源绑定在一起,放大地方对企业的吸引力。
  (4)务实
  传统的招商引资路演或者会议结束后,不少企业和地方的合作再无推进,形式化严重。我们以务实为主,不做表面文章,以独特方式开展工作。我们敢承诺业绩,敢直面来自企业的压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愿意和地方/园区深度绑定共同发展。
  前路漫漫。我们不由得感叹:新形势下,传统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招商引资模式势必要经历浴火洗礼,行业亟待创新突破。但是,创新的先行者往往会碰到最多的困难,遭遇最多的考验。只有身披荆棘勇敢冲过丛林,方能别有洞天。只有坚定信心,坚定信念,耐得住浴火重生的寂寞,才可能收获历史的认可。我们愿意做这样的尝试,愿意把多年的经验和资源贡献出来,推进行业发展。就像二十年前我们第一次互联网创业,不少企业甚至还没有接入互联网,但是我们依然取得了成功。
  成功就是顺应趋势,成功是创造社会价值。功成不必在我。
  【第一园区网】目前正与多个地方就产业发展深度协同,从确定产业方向到打造标准招商体系,对接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实打实的推进地方发展。我们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从产业体系到招商和资本的完整业务路径。截止目前已推荐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及专精特新企业,我们储备的产业资本将协同地方共同打造产业高地。欢迎咨询并对接!
  详情对接汪先生13381002466(微信同)
0
注册
登陆